「中国における福沢関連論文目録」
last updated:
2019-10-15
このテキストについて
平山氏の依頼により「中国における福沢関連論文目録」をアップロードします。 作成したのは大連海洋大学の王国華氏とのことです。
王氏作成の論文目録では、中国語(簡体字)と英語が用いられています。 このページでは、日本語話者が表題の意味をなるべく理解できるようにするため、簡体字を繁体字に機械的に変換したものも掲載しています。
本文
中国語(簡体字)
Author-作者 | Title-题名 | Source-刊名 | Year-年 | Roll-卷 | Period-期 | PageCount-页码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任艳 | 浅析福泽谕吉实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| 戏剧之家 | 2019 | 26 | 218-219 | |
余咏梅 | 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|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| 2019 | 26 | 04 | 117-121 |
肖朗 | 近代日本侵略亚洲国家思想探源——以福泽谕吉及其“脱亚入欧”思想为中心 | 浙江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预印本 | 2014 | 44 | 03 | 5-19 |
吴峰鑫 | 论福泽谕吉的“他者意识”及其现代启示 |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18 | 14 | 06 | 117-124 |
吴艳君 | 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学习观比较及当代启示——基于两部《劝学篇》的分析 |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| 2018 | 25 | 04 | 124-127+134 |
张宏杰 | 福泽谕吉为什么告别儒学 | 世界文化 | 2019 | 01 | 47-49 | |
王猛 | 明治前期日本人的公私观考察 | 唐山学院学报 | 2019 | 32 | 02 | 71-76 |
李镝 | 福泽谕吉:一个国家的启蒙老师 | 同舟共进 | 2019 | 05 | 84-86 | |
陈晓隽吴光辉 | 从水户学的“尊王攘夷”到福泽谕吉的“脱亚论”——试论朱子学在近代日本的命运 | 福州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2019 | 33 | 03 | 37-41 |
堀和孝孙守峰 | 基于《时事新报》初期社论看福泽谕吉的中国贸易观 |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 | 2017 | 62 | 06 | 79-86 |
覃启勋 | 福泽谕吉与孙中山改良思想比较研究 | 武汉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1996 | 01 | 65-70 | |
吕模李爽蓉 | 汉字废止论与福泽谕吉的亚洲观 | 汉字文化 | 2018 | 07 | 5-6 | |
史少博 | 论福泽谕吉儒学与西学的视域 | 管子学刊 | 2018 | 02 | 94-99 | |
李应赋 | 福泽谕吉教育思想对近代日本教育的影响 |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| 2018 | 17 | 03 | 112-117 |
李易宁 | 福泽谕吉的近代观在日本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中的体现 | 国家图书馆学刊 | 2018 | 27 | 04 | 98-104 |
钭利珍 | 大德育——福泽谕吉的德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| 教书育人 | 2007 | 24 | 71-73 | |
周娜 | 张之洞与福泽谕吉教育观差异之我见 | 文教资料 | 2008 | 23 | 104-105 | |
徐志强 | 福泽谕吉的个人独立观及其启示 |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| 2012 | 27 | 52-53 | |
佚名 | 福泽谕吉:脱亚入欧 只为吞噬中国 | 教师博览 | 2012 | 11 | 24-25 | |
严志钰 | “日本的伏尔泰”:福泽谕吉 |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| 1995 | 04 | 19-20 | |
陈卫东 | 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——福泽谕吉论习惯 | 少年儿童研究 | 2002 | 10 | 38-39 | |
宋旭东 | 福泽谕吉对日本近代高等教育的影响——基于《福泽谕吉自传》的分析 | 新西部 | 2018 | 29 | 165-167 | |
凌红 | 福泽谕吉实学思想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|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| 2018 | 05 | 77-79 | |
中岛隆博乔志航 | 启蒙与宗教——胡适与福泽谕吉 | 现代哲学 | 2017 | 03 | 124-131 | |
王钦 | “文明论”的身体——论福泽渝吉《文明论概略》 |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17 | 39 | 04 | 35-42 |
董顺擘 | 试析甲午战争后福泽谕吉的中国认识 | 社科纵横 | 2017 | 32 | 07 | 114-116 |
董顺擘 | 甲午战争时期福泽谕吉的“朝鲜改革论” | 社科纵横 | 2017 | 32 | 04 | 92-100 |
王天桥金凤 | 荀子、福泽谕吉、张之洞同名作《劝学篇》之学习观论析 |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17 | 35 | 03 | 74-78 |
王霞 | 中国荀子《劝学篇》、张之洞《劝学篇》与日本福泽谕吉《劝学篇》的比较研究 | 教育教学论坛 | 2017 | 35 | 90-93 | |
刘开春 | 张之洞与福泽谕吉教育思想差异的原因探析 | 读与写(教育教学刊) | 2017 | 14 | 07 | 134-135 |
李聪赵本义 | 福泽谕吉文明论哲学的理论缺陷及现实影响 | 长治学院学报 | 2017 | 34 | 04 | 1-3 |
王钦 | 福泽谕吉的亚洲观——《文明论概略》再考 | 文化纵横 | 2017 | 05 | 136-141 | |
于建东 | 论福泽谕吉的公德观及其现代启示 |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| 2017 | 46 | 05 | 70-75 |
董顺擘 | 论朝鲜甲申政变时期福泽谕吉的中国观 | 社科纵横 | 2015 | 30 | 12 | 104-111 |
董顺擘 | 浅析福泽谕吉对朝鲜防谷令事件的评论 | 社科纵横 | 2016 | 31 | 03 | 127-129 |
董顺擘 | 论福泽谕吉对金玉均被害事件的认识 | 北华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16 | 17 | 02 | 86-89 |
张华清 | 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和启示 | 才智 | 2016 | 14 | 202 | |
董顺擘 | 论甲午战争后福泽谕吉的朝鲜观 | 社科纵横 | 2016 | 31 | 08 | 104-107 |
董顺擘 | 甲午战争后日本知识界人士的台湾论述——以福泽谕吉为例 | 统一论坛 | 2016 | 05 | 74-78 | |
文天植 | 福泽谕吉与甲午战争 | 赤子(上中旬) | 2014 | 21 | 33+44 | |
文天植 | 论福泽谕吉对明治日本国民道德形成方面的作用 | 赤子(上中旬) | 2014 | 17 | 49 | |
贺雷 | 简论福泽谕吉对西方古典政治思想的接受与转换 | 世界哲学 | 2014 | 03 | 131-139 | |
魏沁菡 | 日本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福泽谕吉智德观述评 |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| 2014 | 04 | 94-98 | |
董顺擘 | 试析甲午战争前福泽谕吉的朝鲜政略论 | 北华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15 | 16 | 01 | 61-64 |
徐静波 | 日本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及其缺陷 | 东北亚学刊 | 2015 | 01 | 51-55 | |
董顺擘 | 论福泽谕吉对朝鲜壬午兵变的认识 | 社科纵横 | 2015 | 30 | 05 | 120-126 |
燕青 | 福泽谕吉经济思想研究综述 | 传承 | 2015 | 08 | 150-151 | |
董顺擘 | 论福泽谕吉对巨文岛事件的认识 | 北华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14 | 15 | 02 | 62-64 |
许介鳞 | 福泽谕吉:对朝鲜、台湾的谋略比较 | 东北亚学刊 | 2014 | 01 | 30-35 | |
肖朗 | 近代日本侵略亚洲国家思想探源——以福泽谕吉及其“脱亚入欧”思想为中心 | 浙江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 | 2014 | 44 | 03 | 5-19 |
于海君 | 试析福泽谕吉的国权扩张论和武力侵华策 |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14 | 30 | 03 | 44-47 |
董顺擘 | 论福泽谕吉对旅顺大屠杀事件的评论 | 社科纵横 | 2014 | 29 | 07 | 107-109 |
道后 | 福泽谕吉与甲午战争 | 北京观察 | 2014 | 08 | 74-77 | |
邢雪艳 | 福泽谕吉“脱亚入欧”的思想轨迹 | 日本问题研究 | 2013 | 27 | 04 | 26-31 |
陈毅立 | 福泽谕吉文学观之批判 | 日语学习与研究 | 2013 | 06 | 94-100 | |
龚颖 | 简论福泽谕吉道德观的思想特质——以福泽谕吉的前期思想为中心 | 唐都学刊 | 2013 | 29 | 06 | 31-34 |
董顺擘 | 论福泽谕吉对清代中朝宗藩关系的否定 | 延边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13 | 46 | 01 | 61-67 |
郭德昊 | 张之洞和福泽谕吉的《劝学篇》之比较 |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| 2013 | 26 | 02 | 165-166 |
朱政王小丁 | 教育面向未来——重读福泽谕吉《劝学篇》 |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| 2013 | 5 | 02 | 92-95 |
张华李庆辉 | 试论福泽谕吉关于教育内容、方式方面的思想 | 民族教育研究 | 2013 | 24 | 03 | 141-144 |
钱韧 | 浅析福泽谕吉与康有为的改革差异 | 外国语文 | 2013 | 29 | S1 | 105-109 |
冯丽丽许家林 | 日本引进西方复式簿记的先驱:福泽谕吉 | 财会通讯 | 2013 | 22 | 116-117 | |
刘兴德 | “脱亚入欧”——日本近代化的成功抉择 | 昭通学院学报 | 2013 | 35 | Z1 | 46-50 |
陈凯 | 重议《脱亚论》——以时间跨度和“儒教”为切入点 |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| 2013 | 29 | 09 | 80-82 |
田雪梅 | 福泽谕吉关于铸造近代日本国民的构想及其特点 |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12 | 13 | 01 | 88-93 |
朱喆 | 福泽谕吉的疑古思想 | 巢湖学院学报 | 2012 | 14 | 02 | 109-113 |
高坤 | 张之洞和福泽谕吉之国家观刍议——以两部《劝学篇》为中心 |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| 2012 | 30 | 03 | 104-105 |
徐银银 | 文明、独立、实学:福泽谕吉教育思想再认识 | 高等理科教育 | 2012 | 03 | 159-164 | |
朱喆 | 福泽谕吉的图书馆思想及其影响 |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 | 2012 | 07 | 1-5 | |
许晓光 | 试论福泽谕吉的近代民权观 | 史学月刊 | 2012 | 07 | 89-95 | |
王文勋张文颖 | 福泽谕吉的舆论观对明治维新的影响 | 青年记者 | 2012 | 17 | 80-81 | |
王伟 | 浅析福泽谕吉的启蒙思想对晚清中国的影响 | 商业文化(上半月) | 2012 | 05 | 88 | |
朱喆 | 福泽谕吉与基佐的文明史观比较研究 |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| 2012 | 33 | 04 | 93-96 |
刘平 | 福泽谕吉的启蒙教育思想刍议 |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2012 | 04 | 54-55+74 | |
谢金秋 | 福泽谕吉论文明 | 华夏文化 | 2012 | 01 | 62-63 | |
李娜 | 略论福泽谕吉对梁启超启蒙思想的影响 | 延边党校学报 | 2012 | 27 | 05 | 112-114 |
段丽娟 | 福泽谕吉《劝学篇》中实学思想研究 | 黑龙江教育(高教研究与评估) | 2012 | 11 | 49-50 | |
董顺擘 | 福泽谕吉与中日长崎事件 |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12 | 14 | 04 | 83-88 |
应晓娟 | 福泽谕吉的家庭观微探 | 现代教育论丛 | 2012 | Z2 | 50-53 | |
朱庆葆魏星 | 洪仁玕与福泽谕吉思想之比较 |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| 2011 | 32 | 01 | 2-7 |
刘悦斌 | 从两部《劝学篇》看中日近代文化发展方向的不同选择 | 学术界 | 2011 | 02 | 167-173 | |
朱喆 | 福泽谕吉的群众史观 |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11 | 24 | 01 | 9-11+21 |
张贤 | 张之洞与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分析研究 | 科学大众(科学教育) | 2011 | 04 | 149 | |
吴默闻 | 学以致用 学以兴国——从《劝学篇》一书看福泽谕吉的学习思想 | 学习月刊 | 2011 | 08 | 44-46 | |
刘文明 | 欧洲“文明”观念向日本、中国的传播及其本土化述评——以基佐、福泽谕吉和梁启超为中心 | 历史研究 | 2011 | 03 | 66-77+190 | |
高明辉 | 福泽谕吉政治思想之中国借鉴 |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| 2011 | 27 | 04 | 21-23 |
袁岳沈尚武 | 福泽谕吉的智德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德智关怀 | 科学经济社会 | 2011 | 29 | 03 | 109-115+120 |
董顺擘 | 试论朝鲜壬午兵变前夕福泽谕吉的朝鲜观 | 安徽文学(下半月) | 2011 | 09 | 152-155 | |
魏娟 | 从“脱亚论”看福泽谕吉的亚洲观 | 才智 | 2011 | 35 | 227-228 | |
陈凤川尚侠 | 龟井派《左传》研究及其对福泽谕吉国家观的影响 | 暨南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2011 | 33 | 06 | 86-90+160-161 |
宋燕婷 | 福泽谕吉的科学形象 | 群文天地 | 2011 | 22 | 176-177 | |
田丙臣 | 论福泽谕吉的外交思想 | 保定学院学报 | 2010 | 23 | 01 | 76-78 |
张华 | 严复和福泽谕吉的西学观之比较 | 延边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10 | 43 | 02 | 51-56 |
王迹 | 福泽谕吉的中国观 |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| 2010 | 25 | 02 | 108-111 |
王海鹰 | 浅析福泽谕吉的实学思想 |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| 2010 | 24 | 02 | 13-15 |
张新 | 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“理想国民”之比较 |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| 2010 | 27 | 04 | 37-40 |
何力群 | 福泽谕吉关于确立近代日本国民精神的思想 | 北华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10 | 11 | 03 | 83-86 |
王龙 | 笔杆子的大对决——康有为和福泽谕吉的启蒙之路 | 国学 | 2010 | 08 | 10 | |
张华 | 试论福泽谕吉的近代国家观 | 延边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10 | 43 | 04 | 40-44 |
陈凤川 | 三纲八目与福泽谕吉的文明图式 | 日本研究 | 2010 | 02 | 67-69 | |
李环 | 蔡元培与福泽谕吉德智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分析 | 教育与职业 | 2010 | 27 | 87-88 | |
邢丽雅韩鹏 | 侵华思想的倡导者与践行者——试分析福泽谕吉的侵华观 |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2010 | 06 | 72-75 | |
关松林 | 试论福泽谕吉的启蒙教育思想 |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(教育科学版) | 2010 | 28 | 04 | 88-95 |
陈维 | 福泽谕吉与冈仓天心自由观之比较 | 龙岩学院学报 | 2010 | 28 | 06 | 60-63 |
欧阳毅璐余万予 | 浅析福泽谕吉的体育教育思想 |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| 2010 | 18 | 11 | 72-74 |
唐柳春 | 从两部《劝学篇》试分析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差异及原因 | 安徽文学(下半月) | 2009 | 03 | 242+245 | |
王景吴洪成付洪川 | 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|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| 2009 | 25 | 03 | 26-28 |
冯玮 | 试论福泽谕吉的“贸易立国论” | 复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09 | 02 | 118-123 | |
肖丽 | 明治维新时期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及其时代价值分析 |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| 2009 | 25 | 04 | 119-121 |
王龙 | 康有为和福泽谕吉不同的启蒙之路 | 传承 | 2009 | 09 | 44-46 | |
赵春子 | 浅析福泽谕吉《脱亚论》的形成 | 东疆学刊 | 2009 | 26 | 03 | 56-61 |
金钟哲 | 论福泽谕吉的技术观 | 东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09 | 11 | 04 | 288-291 |
何为民 | 《脱亚论》解读过程中的误区 | 日本学刊 | 2009 | 04 | 133-141+159 | |
何云鹏 | 张之洞与福泽谕吉政治法律思想管窥 | 社会科学战线 | 2009 | 06 | 265-267 | |
徐静波 | 福泽谕吉的“肉食说”及其在日本近代文明史上的意义 | 深圳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 | 2009 | 26 | 04 | 10-15 |
铃木贞美魏大海 | 明治时期日本启蒙思想中的“自由·平等”——以福泽谕吉、西周、加藤弘之为中心 |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| 2009 | 01 | 87-94 | |
韩东育 | 福泽谕吉与“脱亚论”的理论与实践 | 古代文明 | 2008 | 04 | 70-78+110 | |
王明兵 | 福泽谕吉的中国批判与日本民族主义 | 古代文明 | 2008 | 04 | 87-91+111 | |
周颂伦 | 福泽谕吉思想的日本主义特征 | 古代文明 | 2008 | 04 | 79-86+110 | |
杨桂洪 | 福泽谕吉对日本近代外交思想的影响 |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2008 | 06 | 122-124 | |
唐献玲 | 福泽谕吉教育伦理思想述评 |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| 2008 | 23 | 04 | 19-21 |
原野 | 十九世纪晚期日本的“脱亚入欧论”与“亚洲一体论” | 工会论坛(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) | 2008 | 01 | 153 | |
吴丽华 | 福泽谕吉与甲午战争 | 历史教学(高校版) | 2008 | 02 | 89-92 | |
翟广顺 | 梁启超与福泽谕吉:中日教育近代化的启明星 | 滨州学院学报 | 2008 | 01 | 32-36 | |
许佳吴玲 | “脱亚论”与“兴亚论”——福泽谕吉与冈仓天心亚细亚主义思想的比较 | 日本学论坛 | 2008 | 02 | 60-64 | |
彭文君 | 福泽谕吉课程思想初探 |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| 2008 | 04 | 55-58 | |
陈凤川 | 福泽谕吉与Individual的跨语际翻译 | 海南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 | 2008 | 04 | 462-466 | |
向卿 | 福泽谕吉再评价 |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08 | 02 | 45-51 | |
花超 | 福泽谕吉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及取舍选择 | 日语学习与研究 | 2008 | 05 | 65-70 | |
吴群 | 福泽谕吉的文化教育思想与日本现代化 |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07 | 01 | 98-100 | |
原青林 | 从“为了社会的教育”到“为了教育的社会”——福泽谕吉与池田大作教育思想对比探析 | 肇庆学院学报 | 2007 | 01 | 10-13+20 | |
朱理峰 | 福泽谕吉的对外扩张思想 |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| 2007 | 07 | 17-20 | |
许建良 | 福泽谕吉的“智德”观 | 桂海论丛 | 2007 | 05 | 28-31 | |
刘雅君叶百泉 | 梁启超“文明进化观”与福泽谕吉“文明论” | 上海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07 | 05 | 148-151 | |
黄卫 | 愤于国难 成于厉行——张謇与福泽谕吉教育兴学之比较 | 历史教学(高校版) | 2007 | 11 | 78-82 | |
李海涛 | 试论福泽谕吉的文明理论 |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| 2007 | 11 | 67-68 | |
郭丽 | 福泽谕吉的亚洲霸权论解读 | 日本学论坛 | 2007 | 03 | 33-37 | |
许夕伟 | 严复自由思想与福泽谕吉独立精神之比较 |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| 2007 | 03 | 31-33 | |
赵京华 | 反思“脱亚入欧”的文明史观 评子安宣邦的《福泽谕吉〈文明论之概略〉精读》 | 博览群书 | 2006 | 04 | 61-65 | |
王向远 | 作为军国主义侵华理论家的福泽谕吉 |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| 2006 | 03 | 115-121 | |
杨高 | 福泽谕吉“三位一体”的教育思想评介 |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| 2006 | 02 | 88-89+92 | |
佐藤贡悦王根生 | 重评福泽谕吉的儒学观与“脱亚论” | 中山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06 | 03 | 1-5+124 | |
史淑丽 | 福泽谕吉的校外教育论及其当代启示 | 继续教育研究 | 2006 | 04 | 65-67 | |
周颂伦 | 福泽谕吉中国政策观的骤变——东洋盟主与脱亚入欧 | 东北师大学报 | 2006 | 05 | 55-59 | |
丁志强 | 论福泽谕吉的“文明史观”及其民族主义立场 | 日本问题研究 | 2006 | 03 | 47-51 | |
淳于淼泠王振锁 | 日本福泽谕吉的民主思想及其影响 | 理论导刊 | 2006 | 11 | 110-111 | |
郑燕虹 | 张之洞的《劝学篇》与福泽谕吉的《劝学篇》之比较 |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| 2006 | 06 | 25-28 | |
刘岳兵 | 福泽谕吉的天皇观及其影响 | 读书 | 2005 | 06 | 24-30 | |
郑燕虹 | 爱默生与福泽谕吉教育思想之比较 |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| 2005 | 03 | 63-65 | |
谭建川 | 福泽谕吉文明观批判 | 郑州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2005 | 04 | 105-109 | |
陈凤川 | 殖民历史的文化投影——也谈福泽谕吉的《文明论概略》 | 暨南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2005 | 05 | 127-131 | |
张欣 | 论福泽谕吉国家观教育思想的两面性 | 铜陵学院学报 | 2005 | 03 | 52-54 | |
宫兴华 | 严复与福泽谕吉智德观比较 |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05 | 05 | 112-117 | |
范建华 | 浅析福泽谕吉的学者观 |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| 2005 | 10 | 89-90 | |
周勤勤 | 福泽谕吉和丸山真男的亚洲观 |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| 2005 | 06 | 32 | |
史降云 | 福泽谕吉启蒙教育理念探析 | 教育评论 | 2005 | 05 | 99-101 | |
严绍璗 | 日本当代海洋文明观质疑 | 日本学论坛 | 2005 | Z1 | 10-17 | |
刘丽 | 试论梁启超与福泽谕吉的文明观与独立观之不同 |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| 2005 | 01 | 10-12 | |
李乐 | 王韬与福泽谕吉舆论思想之比较 |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| 2005 | 01 | 143-147 | |
胡宜安 | 福泽谕吉文明建设论初探 | 江汉论坛 | 2005 | 04 | 94-97 | |
周颂伦 | 《脱亚论》再思考 | 日本研究 | 2005 | 01 | 15-20 | |
吴群 | 日本现代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精神因素——福泽谕吉的启蒙思想与日本现代化 |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04 | 01 | 16-19 | |
班玮 | 梁启超与福泽谕吉 | 文史哲 | 2004 | 03 | 86-88+90 | |
班玮 | 梁启超的日本观 |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04 | 03 | 35-41 | |
谭建川 | 对福泽谕吉的重新评价——介绍安川寿之辅的两部近著 | 思想战线 | 2004 | 05 | 103-105 | |
黄俊杰 | 十九世纪末年日本人的台湾论述——以上野专一、福泽谕吉与内藤湖南为例 | 开放时代 | 2004 | 03 | 30-42 | |
沈升良 | 福泽谕吉的教育理念与日本教育近代化 |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| 2004 | 03 | 29-30 | |
黄玉淑 | 庆应义塾大学与福泽谕吉教育改革 | 民办教育研究 | 2004 | 03 | 105-106 | |
屈亚娟 | 福泽谕吉的中国观 |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| 2003 | 03 | 96-99 | |
胡令远 | 文明论、社会思潮与中日关系——以福泽、梅棹文明论为中心 | 日本学刊 | 2003 | 06 | 110-123 | |
何云鹏 | 福泽谕吉《劝学篇》中的政治法律思想述评 | 当代法学 | 2003 | 10 | 152-155 | |
赵涛 | 从福泽谕吉的思维方式看日本的现代化 | 日本问题研究 | 2003 | 01 | 48-50 | |
武在争 | 变革时代的福泽谕吉:庆应义塾教育实验 |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| 2003 | 01 | 55-57 | |
井建斌 | 福泽谕吉与梁启超的启蒙思想再比较 |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| 2003 | 01 | 60-63 | |
两部《劝学篇》:两种文化观 | 中国职工教育 | 2003 | 01 | 19 | ||
唐晓勇 | 福泽谕吉的智德论及其现代意义 |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科版) | 2003 | 12 | 393-395 | |
贺静彬 | 福泽谕吉 | 日语知识 | 2002 | 08 | 37-38 | |
黎业明 | 福泽谕吉的文明论与启蒙思想 | 深圳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 | 2002 | 02 | 72-79 | |
张可喜 | 日学者著书反思日元头像人物福泽谕吉 | 中国钱币 | 2002 | 01 | 84 | |
小泉仰,马玉珍 | 福泽谕吉的女性观 | 国外社会科学 | 2002 | 01 | 92-97 | |
叶国文 | 中日《劝学篇》西学思想比较 | 江西社会科学 | 2002 | 07 | 127-130 | |
吴彤 | 梁启超与福泽谕吉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之比较 |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02 | 03 | 112-114 | |
张可喜 | 日本社会思想史专家安川寿之辅:日本社会右倾化根在福泽谕吉 | 瞭望新闻周刊 | 2001 | 25 | 57 | |
陈九如 | 福泽谕吉的欧美之行述评 |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| 2001 | 05 | 32-33 | |
郑浩澜 | 福泽谕吉与梁启超国民思想之比较 | 江西社会科学 | 2000 | 05 | 47-52+19 | |
易红郡 | 福泽谕吉教育思想述评 | 船山学刊 | 2000 | 02 | 99-102 | |
李昌植 | 福泽谕吉与俞吉浚的开化思想比较——以社会变革主体论为中心 | 东疆学刊 | 2000 | 04 | 8-13 | |
闵锐武 | 梁启超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在清末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| 河北学刊 | 2000 | 06 | 87-89 | |
崔新京 | 中日近代文化史上的胡适与福泽谕吉 | 日本研究 | 2000 | 02 | 87-90 | |
焦润明 | 从《劝学篇》看福泽谕吉建构国民新道德之努力 | 日本研究 | 2000 | 04 | 65-69 | |
王军彦 | 福泽谕吉思想“转型”探讨 | 日本学刊 | 1998 | 03 | 103-117 | |
丁惠章 | 日本新国家主义与福泽谕吉“国家观”之比较 | 长白学刊 | 1998 | 02 | 71-74 | |
杨新稳,续润华 | 福泽谕吉的实学教育思想初探 | 日本问题研究 | 1998 | 01 | 47-49 | |
任光敏 | 近代中日两《劝学篇》之比较研究 |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1999 | 03 | 88-95 | |
肖朗 | 福泽■吉启蒙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| 浙江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 | 1999 | 01 | 25-33 | |
宫敬才 | 近代以来的日本“是儒家传统国家”吗? | 日本问题研究 | 1999 | 01 | 52-55 | |
王保星 | 试析福泽谕吉的启蒙教育思想 | 日本问题研究 | 1999 | 04 | 47-53 | |
张东苏 | 简论福泽谕吉的文明史观 | 河北师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1996 | 04 | 123-127+137 | |
高增杰 | 东方近代初期的多元文明理论──以中日近代思想家严复和福泽谕吉为中心 | 日本学刊 | 1996 | 04 | 78-92 | |
杜学元 | 浅谈《福翁百话》的教育思想 |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1996 | 04 | 118-124 | |
赵福超,白陀碧 | 福泽谕吉与甲午战争 | 贵州文史丛刊 | 1996 | 06 | 20-25 | |
张东苏 | 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民族新精神 |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1996 | 06 | 64-68 | |
张友谊 | 福泽谕吉的文明观述评 | 理论学刊 | 1996 | 06 | 58-61 | |
牛建科 | 试评福泽谕吉的文明史观 |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1996 | 01 | 14-19 | |
初长洲 | 福泽谕吉文明论述评 | 长白论丛 | 1997 | 03 | 23-25 | |
朱文富 | 福泽谕吉教育思想述评 | 日本问题研究 | 1997 | 04 | 32-38 | |
高增杰 | 福泽谕吉的国际政治思想浅析 | 日本研究 | 1997 | 03 | 44-53 | |
桂勤 | 从《劝学篇》比较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人才观 | 比较教育研究 | 1994 | 04 | 48-50 | |
高增杰 | 福泽谕吉的“实学”思想 | 日本学刊 | 1994 | 06 | 81-98 | |
横松宗,张劲 | 福泽谕吉的“女性论” | 辽宁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1994 | 05 | 18-21+17 | |
潘昌龙 | 福泽谕吉经济思想述评 |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| 1994 | 02 | 92-98 | |
窦重山 | 福泽谕吉的启蒙道德思想 | 日本研究 | 1994 | 04 | 91-95 | |
臧世俊 | 福泽谕吉的中国观 | 日本学刊 | 1995 | 01 | 102-114 | |
张友谊 | 福泽谕吉的文明史观述评 | 济南大学学报(综合版) | 1995 | 04 | 21-24+42 | |
范景武 | 简论福泽谕吉的“智德关系论” | 山东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1990 | 01 | 69-76 | |
“脱亚入美欧”,此路不通 | 文艺理论研究 | 1990 | 04 | 70 | ||
区建英 ,吴钧 | 福泽谕吉、丸山真男与中国的现代化 | 国外社会科学 | 1990 | 05 | 13-15 | |
徐里 | 社会文明和道德——读福泽谕吉《文明论概略》 | 中国图书评论 | 1990 | 05 | 37-38 | |
崔新京 | 福泽谕吉“文明史观”的双重透析 | 日本研究 | 1990 | 03 | 74-77 | |
关松林 | 论福泽谕吉教育思想的民族性 | 外国问题研究 | 1990 | 02 | 55-57+43 | |
张岱年 ,王宗昱 | 比较文化研究的新成果——《严复与福泽谕吉》略评 | 中州学刊 | 1991 | 06 | 125 | |
赵乃章 | 论福泽谕吉的民主启蒙思想 | 辽宁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1991 | 03 | 105-107 | |
刘天纯 | 徐继畲与近代化——兼与福泽谕吉的《西洋事情》比较 |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(综合版) | 1991 | 04 | 43-50 | |
高力克 | 福泽谕吉与梁启超近代化思想比较 | 历史研究 | 1992 | 02 | 163-173 | |
王家骅 | 论福泽谕吉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——兼评汉译《劝学篇》和《文明论概略》 | 世界历史 | 1992 | 05 | 50-59+49 | |
杨心浩 | 福泽论吉西洋观刍议 |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1992 | 03 | 36-41 | |
宋华 | 福泽谕吉思想述论 |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| 1992 | 01 | 81-85 | |
横松宗蔡锐 | 福泽谕吉的日本文明史论 | 日本研究 | 1992 | 01 | 35-40 | |
关松林 | 福泽谕吉文明教育观论析 | 日本研究 | 1992 | 01 | 88-92 | |
罗华庆 | 福泽谕吉《劝学篇》中“独立”思想的积极意义 | 历史教学 | 1992 | 03 | 4-7 | |
高增杰 | 福泽谕吉与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——思想史和国际关系的接点 | 日本学刊 | 1993 | 01 | 86-98 | |
徐剑梅 | 福泽谕吉和梁启超的政治革新观比较 | 北京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1993 | 02 | 100-110+130 | |
孔润年 | 福泽谕吉的爱国主义文明论评说 | 宝鸡师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1993 | 02 | 25-29 | |
吉家友 | 福泽谕吉终身不仕的原因 |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1989 | 04 | 95-99 | |
崔新京 | 论福泽谕吉的启蒙哲学思想 | 日本研究 | 1989 | 02 | 80-85 | |
陈山榜 | 福泽谕吉《劝学篇》与张之洞《劝学篇》之比较研究 | 外国教育研究 | 1989 | 04 | 59-64 | |
贺新城 | 论福泽谕吉的两种扩张战略 | 现代日本经济 | 1989 | 02 | 34-37 |
中国語(繁体字)
Author-作者 | Title-題名 | Source-刊名 | Year-年 | Roll-卷 | Period-期 | PageCount-頁碼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任艷 | 淺析福澤諭吉實學思想的現實意義 | 戲劇之家 | 2019 | 26 | 218-219 | |
余詠梅 | 福澤諭吉的教育思想及其對我國當代教育的啟示 |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 | 2019 | 26 | 04 | 117-121 |
肖朗 | 近代日本侵略亞洲國家思想探源——以福澤諭吉及其“脫亞入歐”思想為中心 | 浙江大學學報(人文社會科學版)預印本 | 2014 | 44 | 03 | 5-19 |
吳峰鑫 | 論福澤諭吉的“他者意識”及其現代啟示 | 河南工業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18 | 14 | 06 | 117-124 |
吳艷君 | 福澤諭吉與張之洞的學習觀比較及當代啟示——基於兩部《勸學篇》的分析 | 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學報 | 2018 | 25 | 04 | 124-127+134 |
張宏傑 | 福澤諭吉為什麼告別儒學 | 世界文化 | 2019 | 01 | 47-49 | |
王猛 | 明治前期日本人的公私觀考察 | 唐山學院學報 | 2019 | 32 | 02 | 71-76 |
李鏑 | 福澤諭吉:一個國家的啟蒙老師 | 同舟共進 | 2019 | 05 | 84-86 | |
陳曉雋吳光輝 | 從水戶學的“尊王攘夷”到福澤諭吉的“脫亞論”——試論朱子學在近代日本的命運 | 福州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 | 2019 | 33 | 03 | 37-41 |
堀和孝孫守峰 | 基於《時事新報》初期社論看福澤諭吉的中國貿易觀 | 山東師範大學學報(人文社會科學版) | 2017 | 62 | 06 | 79-86 |
覃啟勛 | 福澤諭吉與孫中山改良思想比較研究 | 武漢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 | 1996 | 01 | 65-70 | |
呂模李爽蓉 | 漢字廢止論與福澤諭吉的亞洲觀 | 漢字文化 | 2018 | 07 | 5-6 | |
史少博 | 論福澤諭吉儒學與西學的視域 | 管子學刊 | 2018 | 02 | 94-99 | |
李應賦 | 福澤諭吉教育思想對近代日本教育的影響 | 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| 2018 | 17 | 03 | 112-117 |
李易寧 | 福澤諭吉的近代觀在日本近代公共圖書館事業中的體現 | 國家圖書館學刊 | 2018 | 27 | 04 | 98-104 |
鈄利珍 | 大德育——福澤諭吉的德育思想及其對我國學校德育的啟示 | 教書育人 | 2007 | 24 | 71-73 | |
周娜 | 張之洞與福澤諭吉教育觀差異之我見 | 文教資料 | 2008 | 23 | 104-105 | |
徐志強 | 福澤諭吉的個人獨立觀及其啟示 |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| 2012 | 27 | 52-53 | |
佚名 | 福澤諭吉:脫亞入歐 只為吞噬中國 | 教師博覽 | 2012 | 11 | 24-25 | |
嚴志鈺 | “日本的伏爾泰”:福澤諭吉 |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| 1995 | 04 | 19-20 | |
陳衛東 | 家庭是培養習慣的學校——福澤諭吉論習慣 | 少年兒童研究 | 2002 | 10 | 38-39 | |
宋旭東 | 福澤諭吉對日本近代高等教育的影響——基於《福澤諭吉自傳》的分析 | 新西部 | 2018 | 29 | 165-167 | |
凌紅 | 福澤諭吉實學思想對我國高職教育的啟示 |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| 2018 | 05 | 77-79 | |
中島隆博喬志航 | 啟蒙與宗教——胡適與福澤諭吉 | 現代哲學 | 2017 | 03 | 124-131 | |
王欽 | “文明論”的身體——論福澤渝吉《文明論概略》 | 杭州師範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17 | 39 | 04 | 35-42 |
董順擘 | 試析甲午戰爭後福澤諭吉的中國認識 | 社科縱橫 | 2017 | 32 | 07 | 114-116 |
董順擘 | 甲午戰爭時期福澤諭吉的“朝鮮改革論” | 社科縱橫 | 2017 | 32 | 04 | 92-100 |
王天橋金鳳 | 荀子、福澤諭吉、張之洞同名作《勸學篇》之學習觀論析 |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17 | 35 | 03 | 74-78 |
王霞 | 中國荀子《勸學篇》、張之洞《勸學篇》與日本福澤諭吉《勸學篇》的比較研究 | 教育教學論壇 | 2017 | 35 | 90-93 | |
劉開春 | 張之洞與福澤諭吉教育思想差異的原因探析 | 讀與寫(教育教學刊) | 2017 | 14 | 07 | 134-135 |
李聰趙本義 | 福澤諭吉文明論哲學的理論缺陷及現實影響 | 長治學院學報 | 2017 | 34 | 04 | 1-3 |
王欽 | 福澤諭吉的亞洲觀——《文明論概略》再考 | 文化縱橫 | 2017 | 05 | 136-141 | |
於建東 | 論福澤諭吉的公德觀及其現代啟示 |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| 2017 | 46 | 05 | 70-75 |
董順擘 | 論朝鮮甲申政變時期福澤諭吉的中國觀 | 社科縱橫 | 2015 | 30 | 12 | 104-111 |
董順擘 | 淺析福澤諭吉對朝鮮防谷令事件的評論 | 社科縱橫 | 2016 | 31 | 03 | 127-129 |
董順擘 | 論福澤諭吉對金玉均被害事件的認識 | 北華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16 | 17 | 02 | 86-89 |
張華清 | 福澤諭吉的教育思想和啟示 | 才智 | 2016 | 14 | 202 | |
董順擘 | 論甲午戰爭後福澤諭吉的朝鮮觀 | 社科縱橫 | 2016 | 31 | 08 | 104-107 |
董順擘 | 甲午戰爭後日本知識界人士的台灣論述——以福澤諭吉為例 | 統一論壇 | 2016 | 05 | 74-78 | |
文天植 | 福澤諭吉與甲午戰爭 | 赤子(上中旬) | 2014 | 21 | 33+44 | |
文天植 | 論福澤諭吉對明治日本國民道德形成方面的作用 | 赤子(上中旬) | 2014 | 17 | 49 | |
賀雷 | 簡論福澤諭吉對西方古典政治思想的接受與轉換 | 世界哲學 | 2014 | 03 | 131-139 | |
魏沁菡 | 日本啟蒙思想家和哲學家福澤諭吉智德觀述評 | 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| 2014 | 04 | 94-98 | |
董順擘 | 試析甲午戰爭前福澤諭吉的朝鮮政略論 | 北華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15 | 16 | 01 | 61-64 |
徐靜波 | 日本近代民族國家意識的形成及其缺陷 | 東北亞學刊 | 2015 | 01 | 51-55 | |
董順擘 | 論福澤諭吉對朝鮮壬午兵變的認識 | 社科縱橫 | 2015 | 30 | 05 | 120-126 |
燕青 | 福澤諭吉經濟思想研究綜述 | 傳承 | 2015 | 08 | 150-151 | |
董順擘 | 論福澤諭吉對巨文島事件的認識 | 北華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14 | 15 | 02 | 62-64 |
許介鱗 | 福澤諭吉:對朝鮮、台灣的謀略比較 | 東北亞學刊 | 2014 | 01 | 30-35 | |
肖朗 | 近代日本侵略亞洲國家思想探源——以福澤諭吉及其“脫亞入歐”思想為中心 | 浙江大學學報(人文社會科學版) | 2014 | 44 | 03 | 5-19 |
於海君 | 試析福澤諭吉的國權擴張論和武力侵華策 |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14 | 30 | 03 | 44-47 |
董順擘 | 論福澤諭吉對旅順大屠殺事件的評論 | 社科縱橫 | 2014 | 29 | 07 | 107-109 |
道后 | 福澤諭吉與甲午戰爭 | 北京觀察 | 2014 | 08 | 74-77 | |
邢雪艷 | 福澤諭吉“脫亞入歐”的思想軌跡 | 日本問題研究 | 2013 | 27 | 04 | 26-31 |
陳毅立 | 福澤諭吉文學觀之批判 | 日語學習與研究 | 2013 | 06 | 94-100 | |
龔穎 | 簡論福澤諭吉道德觀的思想特質——以福澤諭吉的前期思想為中心 | 唐都學刊 | 2013 | 29 | 06 | 31-34 |
董順擘 | 論福澤諭吉對清代中朝宗藩關係的否定 | 延邊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13 | 46 | 01 | 61-67 |
郭德昊 | 張之洞和福澤諭吉的《勸學篇》之比較 |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| 2013 | 26 | 02 | 165-166 |
朱政王小丁 | 教育面向未來——重讀福澤諭吉《勸學篇》 | 南陽理工學院學報 | 2013 | 5 | 02 | 92-95 |
張華李慶輝 | 試論福澤諭吉關於教育內容、方式方面的思想 | 民族教育研究 | 2013 | 24 | 03 | 141-144 |
錢韌 | 淺析福澤諭吉與康有為的改革差異 | 外國語文 | 2013 | 29 | S1 | 105-109 |
馮麗麗許家林 | 日本引進西方複式簿記的先驅:福澤諭吉 | 財會通訊 | 2013 | 22 | 116-117 | |
劉興德 | “脫亞入歐”——日本近代化的成功抉擇 | 昭通學院學報 | 2013 | 35 | Z1 | 46-50 |
陳凱 | 重議《脫亞論》——以時間跨度和“儒教”為切入點 | 成都師範學院學報 | 2013 | 29 | 09 | 80-82 |
田雪梅 | 福澤諭吉關於鑄造近代日本國民的構想及其特點 |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12 | 13 | 01 | 88-93 |
朱喆 | 福澤諭吉的疑古思想 | 巢湖學院學報 | 2012 | 14 | 02 | 109-113 |
高坤 | 張之洞和福澤諭吉之國家觀芻議——以兩部《勸學篇》為中心 |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| 2012 | 30 | 03 | 104-105 |
徐銀銀 | 文明、獨立、實學:福澤諭吉教育思想再認識 | 高等理科教育 | 2012 | 03 | 159-164 | |
朱喆 | 福澤諭吉的圖書館思想及其影響 | 圖書情報工作網刊 | 2012 | 07 | 1-5 | |
許曉光 | 試論福澤諭吉的近代民權觀 | 史學月刊 | 2012 | 07 | 89-95 | |
王文勛張文穎 | 福澤諭吉的輿論觀對明治維新的影響 | 青年記者 | 2012 | 17 | 80-81 | |
王偉 | 淺析福澤諭吉的啟蒙思想對晚清中國的影響 | 商業文化(上半月) | 2012 | 05 | 88 | |
朱喆 | 福澤諭吉與基佐的文明史觀比較研究 | 衡陽師範學院學報 | 2012 | 33 | 04 | 93-96 |
劉平 | 福澤諭吉的啟蒙教育思想芻議 | 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 | 2012 | 04 | 54-55+74 | |
謝金秋 | 福澤諭吉論文明 | 華夏文化 | 2012 | 01 | 62-63 | |
李娜 | 略論福澤諭吉對梁啟超啟蒙思想的影響 | 延邊黨校學報 | 2012 | 27 | 05 | 112-114 |
段麗娟 | 福澤諭吉《勸學篇》中實學思想研究 | 黑龍江教育(高教研究與評估) | 2012 | 11 | 49-50 | |
董順擘 | 福澤諭吉與中日長崎事件 | 南昌航空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12 | 14 | 04 | 83-88 |
應曉娟 | 福澤諭吉的家庭觀微探 | 現代教育論叢 | 2012 | Z2 | 50-53 | |
朱慶葆魏星 | 洪仁玕與福澤諭吉思想之比較 | 玉林師範學院學報 | 2011 | 32 | 01 | 2-7 |
劉悅斌 | 從兩部《勸學篇》看中日近代文化發展方向的不同選擇 | 學術界 | 2011 | 02 | 167-173 | |
朱喆 | 福澤諭吉的群眾史觀 |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11 | 24 | 01 | 9-11+21 |
張賢 | 張之洞與福澤諭吉的教育思想分析研究 | 科學大眾(科學教育) | 2011 | 04 | 149 | |
吳默聞 | 學以致用 學以興國——從《勸學篇》一書看福澤諭吉的學習思想 | 學習月刊 | 2011 | 08 | 44-46 | |
劉文明 | 歐洲“文明”觀念向日本、中國的傳播及其本土化述評——以基佐、福澤諭吉和梁啟超為中心 | 歷史研究 | 2011 | 03 | 66-77+190 | |
高明輝 | 福澤諭吉政治思想之中國借鑒 |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| 2011 | 27 | 04 | 21-23 |
袁岳沈尚武 | 福澤諭吉的智德思想與當代中國的德智關懷 | 科學經濟社會 | 2011 | 29 | 03 | 109-115+120 |
董順擘 | 試論朝鮮壬午兵變前夕福澤諭吉的朝鮮觀 | 安徽文學(下半月) | 2011 | 09 | 152-155 | |
魏娟 | 從“脫亞論”看福澤諭吉的亞洲觀 | 才智 | 2011 | 35 | 227-228 | |
陳鳳川尚俠 | 龜井派《左傳》研究及其對福澤諭吉國家觀的影響 | 暨南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 | 2011 | 33 | 06 | 86-90+160-161 |
宋燕婷 | 福澤諭吉的科學形象 | 群文天地 | 2011 | 22 | 176-177 | |
田丙臣 | 論福澤諭吉的外交思想 | 保定學院學報 | 2010 | 23 | 01 | 76-78 |
張華 | 嚴復和福澤諭吉的西學觀之比較 | 延邊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10 | 43 | 02 | 51-56 |
王跡 | 福澤諭吉的中國觀 | 樂山師範學院學報 | 2010 | 25 | 02 | 108-111 |
王海鷹 | 淺析福澤諭吉的實學思想 |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| 2010 | 24 | 02 | 13-15 |
張新 | 福澤諭吉與張之洞的“理想國民”之比較 |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 | 2010 | 27 | 04 | 37-40 |
何力群 | 福澤諭吉關於確立近代日本國民精神的思想 | 北華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10 | 11 | 03 | 83-86 |
王龍 | 筆杆子的大對決——康有為和福澤諭吉的啟蒙之路 | 國學 | 2010 | 08 | 10 | |
張華 | 試論福澤諭吉的近代國家觀 | 延邊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10 | 43 | 04 | 40-44 |
陳鳳川 | 三綱八目與福澤諭吉的文明圖式 | 日本研究 | 2010 | 02 | 67-69 | |
李環 | 蔡元培與福澤諭吉德智教育思想的比較與分析 | 教育與職業 | 2010 | 27 | 87-88 | |
邢麗雅韓鵬 | 侵華思想的倡導者與踐行者——試分析福澤諭吉的侵華觀 |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 | 2010 | 06 | 72-75 | |
關松林 | 試論福澤諭吉的啟蒙教育思想 |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(教育科學版) | 2010 | 28 | 04 | 88-95 |
陳維 | 福澤諭吉與岡倉天心自由觀之比較 | 龍岩學院學報 | 2010 | 28 | 06 | 60-63 |
歐陽毅璐余萬予 | 淺析福澤諭吉的體育教育思想 |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| 2010 | 18 | 11 | 72-74 |
唐柳春 | 從兩部《勸學篇》試分析福澤諭吉與張之洞的差異及原因 | 安徽文學(下半月) | 2009 | 03 | 242+245 | |
王景吳洪成付洪川 | 福澤諭吉的教育思想及其對近代中國的影響 |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| 2009 | 25 | 03 | 26-28 |
馮瑋 | 試論福澤諭吉的“貿易立國論” | 復旦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09 | 02 | 118-123 | |
肖麗 | 明治維新時期福澤諭吉的教育思想及其時代價值分析 | 商丘師範學院學報 | 2009 | 25 | 04 | 119-121 |
王龍 | 康有為和福澤諭吉不同的啟蒙之路 | 傳承 | 2009 | 09 | 44-46 | |
趙春子 | 淺析福澤諭吉《脫亞論》的形成 | 東疆學刊 | 2009 | 26 | 03 | 56-61 |
金鐘哲 | 論福澤諭吉的技術觀 | 東北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09 | 11 | 04 | 288-291 |
何為民 | 《脫亞論》解讀過程中的誤區 | 日本學刊 | 2009 | 04 | 133-141+159 | |
何雲鵬 | 張之洞與福澤諭吉政治法律思想管窺 | 社會科學戰線 | 2009 | 06 | 265-267 | |
徐靜波 | 福澤諭吉的“肉食說”及其在日本近代文明史上的意義 | 深圳大學學報(人文社會科學版) | 2009 | 26 | 04 | 10-15 |
鈴木貞美魏大海 | 明治時期日本啟蒙思想中的“自由·平等”——以福澤諭吉、西周、加藤弘之為中心 | 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 | 2009 | 01 | 87-94 | |
韓東育 | 福澤諭吉與“脫亞論”的理論與實踐 | 古代文明 | 2008 | 04 | 70-78+110 | |
王明兵 | 福澤諭吉的中國批判與日本民族主義 | 古代文明 | 2008 | 04 | 87-91+111 | |
周頌倫 | 福澤諭吉思想的日本主義特徵 | 古代文明 | 2008 | 04 | 79-86+110 | |
楊桂洪 | 福澤諭吉對日本近代外交思想的影響 | 河南教育學院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 | 2008 | 06 | 122-124 | |
唐獻玲 | 福澤諭吉教育倫理思想述評 |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| 2008 | 23 | 04 | 19-21 |
原野 | 十九世紀晚期日本的“脫亞入歐論”與“亞洲一體論” | 工會論壇(山東省工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) | 2008 | 01 | 153 | |
吳麗華 | 福澤諭吉與甲午戰爭 | 歷史教學(高校版) | 2008 | 02 | 89-92 | |
翟廣順 | 梁啟超與福澤諭吉:中日教育近代化的啟明星 | 濱州學院學報 | 2008 | 01 | 32-36 | |
許佳吳玲 | “脫亞論”與“興亞論”——福澤諭吉與岡倉天心亞細亞主義思想的比較 | 日本學論壇 | 2008 | 02 | 60-64 | |
彭文君 | 福澤諭吉課程思想初探 | 贛南師範學院學報 | 2008 | 04 | 55-58 | |
陳鳳川 | 福澤諭吉與Individual的跨語際翻譯 | 海南大學學報(人文社會科學版) | 2008 | 04 | 462-466 | |
向卿 | 福澤諭吉再評價 | 南昌航空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08 | 02 | 45-51 | |
花超 | 福澤諭吉對東西方文化的態度及取捨選擇 | 日語學習與研究 | 2008 | 05 | 65-70 | |
吳群 | 福澤諭吉的文化教育思想與日本現代化 |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07 | 01 | 98-100 | |
原青林 | 從“為了社會的教育”到“為了教育的社會”——福澤諭吉與池田大作教育思想對比探析 | 肇慶學院學報 | 2007 | 01 | 10-13+20 | |
朱理峰 | 福澤諭吉的對外擴張思想 | 通化師範學院學報 | 2007 | 07 | 17-20 | |
許建良 | 福澤諭吉的“智德”觀 | 桂海論叢 | 2007 | 05 | 28-31 | |
劉雅君葉百泉 | 梁啟超“文明進化觀”與福澤諭吉“文明論” | 上海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07 | 05 | 148-151 | |
黃衛 | 憤於國難 成於厲行——張謇與福澤諭吉教育興學之比較 | 歷史教學(高校版) | 2007 | 11 | 78-82 | |
李海濤 | 試論福澤諭吉的文明理論 |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| 2007 | 11 | 67-68 | |
郭麗 | 福澤諭吉的亞洲霸權論解讀 | 日本學論壇 | 2007 | 03 | 33-37 | |
許夕偉 | 嚴復自由思想與福澤諭吉獨立精神之比較 | 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 | 2007 | 03 | 31-33 | |
趙京華 | 反思“脫亞入歐”的文明史觀 評子安宣邦的《福澤諭吉〈文明論之概略〉精讀》 | 博覽群書 | 2006 | 04 | 61-65 | |
王向遠 | 作為軍國主義侵華理論家的福澤諭吉 |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| 2006 | 03 | 115-121 | |
楊高 | 福澤諭吉“三位一體”的教育思想評介 | 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 | 2006 | 02 | 88-89+92 | |
佐藤貢悅王根生 | 重評福澤諭吉的儒學觀與“脫亞論” | 中山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06 | 03 | 1-5+124 | |
史淑麗 | 福澤諭吉的校外教育論及其當代啟示 | 繼續教育研究 | 2006 | 04 | 65-67 | |
周頌倫 | 福澤諭吉中國政策觀的驟變——東洋盟主與脫亞入歐 | 東北師大學報 | 2006 | 05 | 55-59 | |
丁志強 | 論福澤諭吉的“文明史觀”及其民族主義立場 | 日本問題研究 | 2006 | 03 | 47-51 | |
淳于淼泠王振鎖 | 日本福澤諭吉的民主思想及其影響 | 理論導刊 | 2006 | 11 | 110-111 | |
鄭燕虹 | 張之洞的《勸學篇》與福澤諭吉的《勸學篇》之比較 | 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| 2006 | 06 | 25-28 | |
劉岳兵 | 福澤諭吉的天皇觀及其影響 | 讀書 | 2005 | 06 | 24-30 | |
鄭燕虹 | 愛默生與福澤諭吉教育思想之比較 | 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| 2005 | 03 | 63-65 | |
譚建川 | 福澤諭吉文明觀批判 | 鄭州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 | 2005 | 04 | 105-109 | |
陳鳳川 | 殖民歷史的文化投影——也談福澤諭吉的《文明論概略》 | 暨南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 | 2005 | 05 | 127-131 | |
張欣 | 論福澤諭吉國家觀教育思想的兩面性 | 銅陵學院學報 | 2005 | 03 | 52-54 | |
宮興華 | 嚴復與福澤諭吉智德觀比較 |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05 | 05 | 112-117 | |
范建華 | 淺析福澤諭吉的學者觀 | 玉溪師範學院學報 | 2005 | 10 | 89-90 | |
周勤勤 | 福澤諭吉和丸山真男的亞洲觀 |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| 2005 | 06 | 32 | |
史降雲 | 福澤諭吉啟蒙教育理念探析 | 教育評論 | 2005 | 05 | 99-101 | |
嚴紹璗 | 日本當代海洋文明觀質疑 | 日本學論壇 | 2005 | Z1 | 10-17 | |
劉麗 | 試論梁啟超與福澤諭吉的文明觀與獨立觀之不同 | 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| 2005 | 01 | 10-12 | |
李樂 | 王韜與福澤諭吉輿論思想之比較 | 安陽師範學院學報 | 2005 | 01 | 143-147 | |
胡宜安 | 福澤諭吉文明建設論初探 | 江漢論壇 | 2005 | 04 | 94-97 | |
周頌倫 | 《脫亞論》再思考 | 日本研究 | 2005 | 01 | 15-20 | |
吳群 | 日本現代化過程中不容忽視的精神因素——福澤諭吉的啟蒙思想與日本現代化 |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04 | 01 | 16-19 | |
班瑋 | 梁啟超與福澤諭吉 | 文史哲 | 2004 | 03 | 86-88+90 | |
班瑋 | 梁啟超的日本觀 | 天津師範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04 | 03 | 35-41 | |
譚建川 | 對福澤諭吉的重新評價——介紹安川壽之輔的兩部近著 | 思想戰線 | 2004 | 05 | 103-105 | |
黃俊傑 | 十九世紀末年日本人的台灣論述——以上野專一、福澤諭吉與內藤湖南為例 | 開放時代 | 2004 | 03 | 30-42 | |
沈升良 | 福澤諭吉的教育理念與日本教育近代化 |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| 2004 | 03 | 29-30 | |
黃玉淑 | 慶應義塾大學與福澤諭吉教育改革 | 民辦教育研究 | 2004 | 03 | 105-106 | |
屈亞娟 | 福澤諭吉的中國觀 |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| 2003 | 03 | 96-99 | |
胡令遠 | 文明論、社會思潮與中日關係——以福澤、梅棹文明論為中心 | 日本學刊 | 2003 | 06 | 110-123 | |
何雲鵬 | 福澤諭吉《勸學篇》中的政治法律思想述評 | 當代法學 | 2003 | 10 | 152-155 | |
趙濤 | 從福澤諭吉的思維方式看日本的現代化 | 日本問題研究 | 2003 | 01 | 48-50 | |
武在爭 | 變革時代的福澤諭吉:慶應義塾教育實驗 | 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| 2003 | 01 | 55-57 | |
井建斌 | 福澤諭吉與梁啟超的啟蒙思想再比較 |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 | 2003 | 01 | 60-63 | |
兩部《勸學篇》:兩種文化觀 | 中國職工教育 | 2003 | 01 | 19 | ||
唐曉勇 | 福澤諭吉的智德論及其現代意義 |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(人文社科版) | 2003 | 12 | 393-395 | |
賀靜彬 | 福澤諭吉 | 日語知識 | 2002 | 08 | 37-38 | |
黎業明 | 福澤諭吉的文明論與啟蒙思想 | 深圳大學學報(人文社會科學版) | 2002 | 02 | 72-79 | |
張可喜 | 日學者著書反思日元頭像人物福澤諭吉 | 中國錢幣 | 2002 | 01 | 84 | |
小泉仰,馬玉珍 | 福澤諭吉的女性觀 | 國外社會科學 | 2002 | 01 | 92-97 | |
葉國文 | 中日《勸學篇》西學思想比較 | 江西社會科學 | 2002 | 07 | 127-130 | |
吳彤 | 梁啟超與福澤諭吉對西方文化的態度之比較 | 阜陽師範學院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2002 | 03 | 112-114 | |
張可喜 | 日本社會思想史專家安川壽之輔:日本社會右傾化根在福澤諭吉 | 瞭望新聞周刊 | 2001 | 25 | 57 | |
陳九如 | 福澤諭吉的歐美之行述評 | 安徽教育學院學報 | 2001 | 05 | 32-33 | |
鄭浩瀾 | 福澤諭吉與梁啟超國民思想之比較 | 江西社會科學 | 2000 | 05 | 47-52+19 | |
易紅郡 | 福澤諭吉教育思想述評 | 船山學刊 | 2000 | 02 | 99-102 | |
李昌植 | 福澤諭吉與俞吉浚的開化思想比較——以社會變革主體論為中心 | 東疆學刊 | 2000 | 04 | 8-13 | |
閔銳武 | 梁啟超與福澤諭吉啟蒙思想在清末中國的傳播與影響 | 河北學刊 | 2000 | 06 | 87-89 | |
崔新京 | 中日近代文化史上的胡適與福澤諭吉 | 日本研究 | 2000 | 02 | 87-90 | |
焦潤明 | 從《勸學篇》看福澤諭吉建構國民新道德之努力 | 日本研究 | 2000 | 04 | 65-69 | |
王軍彥 | 福澤諭吉思想“轉型”探討 | 日本學刊 | 1998 | 03 | 103-117 | |
丁惠章 | 日本新國家主義與福澤諭吉“國家觀”之比較 | 長白學刊 | 1998 | 02 | 71-74 | |
楊新穩,續潤華 | 福澤諭吉的實學教育思想初探 | 日本問題研究 | 1998 | 01 | 47-49 | |
任光敏 | 近代中日兩《勸學篇》之比較研究 |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1999 | 03 | 88-95 | |
肖朗 | 福澤■吉啟蒙思想在近代中國的傳播與影響 | 浙江大學學報(人文社會科學版) | 1999 | 01 | 25-33 | |
宮敬才 | 近代以來的日本“是儒家傳統國家”嗎? | 日本問題研究 | 1999 | 01 | 52-55 | |
王保星 | 試析福澤諭吉的啟蒙教育思想 | 日本問題研究 | 1999 | 04 | 47-53 | |
張東蘇 | 簡論福澤諭吉的文明史觀 | 河北師院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1996 | 04 | 123-127+137 | |
高增傑 | 東方近代初期的多元文明理論──以中日近代思想家嚴復和福澤諭吉為中心 | 日本學刊 | 1996 | 04 | 78-92 | |
杜學元 | 淺談《福翁百話》的教育思想 | 四川師範學院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 | 1996 | 04 | 118-124 | |
趙福超,白陀碧 | 福澤諭吉與甲午戰爭 | 貴州文史叢刊 | 1996 | 06 | 20-25 | |
張東蘇 | 福澤諭吉與日本近代民族新精神 |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 | 1996 | 06 | 64-68 | |
張友誼 | 福澤諭吉的文明觀述評 | 理論學刊 | 1996 | 06 | 58-61 | |
牛建科 | 試評福澤諭吉的文明史觀 | 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1996 | 01 | 14-19 | |
初長洲 | 福澤諭吉文明論述評 | 長白論叢 | 1997 | 03 | 23-25 | |
朱文富 | 福澤諭吉教育思想述評 | 日本問題研究 | 1997 | 04 | 32-38 | |
高增傑 | 福澤諭吉的國際政治思想淺析 | 日本研究 | 1997 | 03 | 44-53 | |
桂勤 | 從《勸學篇》比較福澤諭吉與張之洞的人才觀 | 比較教育研究 | 1994 | 04 | 48-50 | |
高增傑 | 福澤諭吉的“實學”思想 | 日本學刊 | 1994 | 06 | 81-98 | |
橫松宗,張勁 | 福澤諭吉的“女性論” | 遼寧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 | 1994 | 05 | 18-21+17 | |
潘昌龍 | 福澤諭吉經濟思想述評 | 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 | 1994 | 02 | 92-98 | |
竇重山 | 福澤諭吉的啟蒙道德思想 | 日本研究 | 1994 | 04 | 91-95 | |
臧世俊 | 福澤諭吉的中國觀 | 日本學刊 | 1995 | 01 | 102-114 | |
張友誼 | 福澤諭吉的文明史觀述評 | 濟南大學學報(綜合版) | 1995 | 04 | 21-24+42 | |
范景武 | 簡論福澤諭吉的“智德關係論” | 山東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 | 1990 | 01 | 69-76 | |
“脫亞入美歐”,此路不通 | 文藝理論研究 | 1990 | 04 | 70 | ||
區建英 ,吳鈞 | 福澤諭吉、丸山真男與中國的現代化 | 國外社會科學 | 1990 | 05 | 13-15 | |
徐里 | 社會文明和道德——讀福澤諭吉《文明論概略》 | 中國圖書評論 | 1990 | 05 | 37-38 | |
崔新京 | 福澤諭吉“文明史觀”的雙重透析 | 日本研究 | 1990 | 03 | 74-77 | |
關松林 | 論福澤諭吉教育思想的民族性 | 外國問題研究 | 1990 | 02 | 55-57+43 | |
張岱年 ,王宗昱 | 比較文化研究的新成果——《嚴復與福澤諭吉》略評 | 中州學刊 | 1991 | 06 | 125 | |
趙乃章 | 論福澤諭吉的民主啟蒙思想 | 遼寧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 | 1991 | 03 | 105-107 | |
劉天純 | 徐繼畲與近代化——兼與福澤諭吉的《西洋事情》比較 | 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(綜合版) | 1991 | 04 | 43-50 | |
高力克 | 福澤諭吉與梁啟超近代化思想比較 | 歷史研究 | 1992 | 02 | 163-173 | |
王家驊 | 論福澤諭吉對儒學的批判與繼承——兼評漢譯《勸學篇》和《文明論概略》 | 世界歷史 | 1992 | 05 | 50-59+49 | |
楊心浩 | 福澤論吉西洋觀芻議 |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(社會科學版) | 1992 | 03 | 36-41 | |
宋華 | 福澤諭吉思想述論 |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| 1992 | 01 | 81-85 | |
橫松宗蔡銳 | 福澤諭吉的日本文明史論 | 日本研究 | 1992 | 01 | 35-40 | |
關松林 | 福澤諭吉文明教育觀論析 | 日本研究 | 1992 | 01 | 88-92 | |
羅華慶 | 福澤諭吉《勸學篇》中“獨立”思想的積極意義 | 歷史教學 | 1992 | 03 | 4-7 | |
高增傑 | 福澤諭吉與近代日本人的中國觀——思想史和國際關係的接點 | 日本學刊 | 1993 | 01 | 86-98 | |
徐劍梅 | 福澤諭吉和梁啟超的政治革新觀比較 | 北京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 | 1993 | 02 | 100-110+130 | |
孔潤年 | 福澤諭吉的愛國主義文明論評說 | 寶雞師院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 | 1993 | 02 | 25-29 | |
吉家友 | 福澤諭吉終身不仕的原因 |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 | 1989 | 04 | 95-99 | |
崔新京 | 論福澤諭吉的啟蒙哲學思想 | 日本研究 | 1989 | 02 | 80-85 | |
陳山榜 | 福澤諭吉《勸學篇》與張之洞《勸學篇》之比較研究 | 外國教育研究 | 1989 | 04 | 59-64 | |
賀新城 | 論福澤諭吉的兩種擴張戰略 | 現代日本經濟 | 1989 | 02 | 34-37 |
英語
Author-作者 | Title-题名 | Source-刊名 | Year-年 | Roll-卷 | Period-期 | PageCount-页码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Chisato Ishihara | On the episodes related to the history of English studies in Japan in The Autobiography of Fukuzawa Yukichi | Historical English Studies in Japan | 2009 | 1995 | 27 | |
Yoneyama Mitsunori | Rethinking about Differences among Government,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: Focusing on Yukichi Fukuzawa and Keio Gijuku | Forum on Modern Education | 2015 | 24 | 0 | |
Toru Takenaka | The Domestication of Universal History in Meiji Japan: Fukuzawa Yukichi and Nakae Chōmin | Saeculum | 2014 | 63 | 1 | |
SHIMADA Yuichiro | The Calm Resignation of Fukuzawa Yukichi (Section 8,Research Reports,THE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Y-FIRST ANNUAL CONVENTION) | Journal of religious studies | 2013 | 86 | 4 | |
Ueda Masayuki | Toshio Hiraoka,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Pro-Shogunate Group: From Yukichi Fukuzawa to Sōseki Natsume | Japanese Literature | 2012 | 61 | 8 | |
Howell, David L | CIVILIZATION AND ENLIGHTENMENT: The Early Thought of Fukuzawa Yukichi | Pacific Affairs | 2010 | 83 | 2 | |
Sato, Yasuko | Civilization and Enlightenment: The Early Thought of Fukuzawa Yukichi |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| 2010 | 21 | 4 | |
ASANO Akira | Person and Thought in Death : Spinoza, Fukuzawa Yukichi, and Heidegger(Section 1) | Journal of religious studies | 2007 | 80 | 4 | |
Takada Mamoru | Takizawa-Bakin and Yukichi Fukuzawa : A Note on Masashi Miura's Interpretation of Bakin's Work(Modernity between Edo and Meiji) | Japanese Literature | 2007 | 56 | 10 | |
M.-L. Viallard | Yukichi F. La vie du vieux Fukuzawa raconté par lui-même. Albin Michel 2007. ISBN 978.2.226.17109.2 (398 p. 24 €). | Medecine Palliative Soins de Support - Accompagnement - Ethique | 2007 | 7 | 1 | |
Lee Eunsong | Seoyukyyeonmun : Yu Kil-chun's Educational Ideas and the Influence of Fukuzawa Yukichi |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| 2004 | 47 | 0 | |
Kim Eric Bettcher | Yukichi Fukuzawa, 1835–1901: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in Modern Japan | Business History Review | 2004 | 78 | 4 | |
Earl Kinmonth | Yukichi Fukuzawa, 1835–1901: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in Modern Japan |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| 2003 | 62 | 2 | |
Alastair Bonnett | Makers of the west: National identity and occidentalism in the work of Fukuzawa yukichi and Ziya Gokalp | Scottish Geographical Journal | 2002 | 118 | 3 | |
Rumi Sakamoto | Dream of a Modern Subject: Maruyama Masao, Fukuzawa Yukichi, and 'Asia' as the Limit of Ideology Critique | Japanese Studies | 2001 | 21 | 2 | |
SATO Tomokazu | A Study on Yukichi Fukuzawa's Geographic Thought from Viewpoint of Education | THE NEW GEOGRAPHY | 1994 | 42 | 3 | |
Takashi Koizumi | Fukuzawa Yukichi and religion | Asian Philosophy | 1994 | 4 | 2 | |
Nishikawa Shunsaku | Fukuzawa Yukichi | Prospects | 1993 | 23 | 3-4 |